台灣太空產業發展與商機研討會 聚焦產業技術、投資環境
2022年太空產業發展元年,中華民國風險管理學會、國家太空中心、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3月3日在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合辦台灣太空產業發展與商機研討會,會中從產業技術與投資環境角度,探討國內太空產業發展現況及趨勢,中華民國風險管理學會理事長張士傑(圖右五)、台灣與亞太國會太空聯盟召集人、立委鍾佳濱(圖右四)、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圖左四)、金屬工中心執行長林秋豐(圖右二)、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也等人與會。
張士傑表示,2020年全球太空經濟規模約3713億美元,立法院2021年三讀通過太空發展法,部分國內廠商導入星鏈計畫,足見具創新科技研發能力,仰賴中央力挺、民間加持,吸引國際投資目光,型塑在地產業鏈。
吳宗信分享「太空產業的關鍵技術與生態」,提及未來「衛星滿天」,基礎建設、晶片設計、終端產品商機、重要零組件自製、建立國際品牌等攸關衛生運作及回傳訊號,台灣發展太空產業正是時候,太空中心願扮演領頭羊角色,強化自主衛星發展能力,加速國產太空元件測試服務。林秋豐分析太空產業商機,衛星製造、衛星服務、地面設備、衛星發射等四大面向產值達2706億美元,因應高涵蓋率、大頻寬趨勢,需製造更多衛星確保通訊品質,台灣可善用精密製造優勢搶攻市場,進一步衍生衛星服務及地面設備等產業商機無限,值得各界投入開發。
鍾佳濱提出太空港概念,並說明台灣地理位置適合發展太空產業,張錫也說,台灣自力研發電動車零件、協助代工及整體設計,現階段太空產業僅限代工,如能大手攜小手形成供應鏈,可望創造兆元商機。圖/金屬中心提供、文/高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