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發展政策公聽會 立委趙天麟、林楚茵與專家學者等共同與會 探討台灣氫能發展未來

立法委員趙天麟、立法委員林楚茵今日上午十時於立法院邀集近五十位氫能上下游廠商代表、行政單位及專家學者召開「2050 淨零碳排路徑」氫能發展政策公聽會,探討台灣氫能發展的未來。


趙天麟委員表示,他從12年開始關注氫能議題到今年正好滿十年,相較民間氫能產業,行政單位在這方面的努力有所落差。此次國發會頒布的「2050淨零碳排路徑」首次將氫能納入重要減碳工具,他非常樂見政府終於開始重視氫能,但在法規、補助,甚至主管機關方面,都還很缺乏,希望今日產業界及學者專家能夠暢所欲言,行政單位能將這些建議帶回去,跟我們民間共同努力。

共同主辦的林楚茵委員提到,提升能源自給率、擁有安全而且乾淨、穩定的能源來源,非常重要。「2050淨零碳排」已經是國際顯學,這些新興能源就是新的商機,但政府也要有完整的發展藍圖,才能讓投資人精準評估、精準投放資金,也讓更多產官學願意進來參與研究。

受邀參加的高雄市議員林智鴻說到,高雄長期用健康承擔經濟發展各項的成果,而氫能源相關應用的產業有鋼鐵、石化等等產業別,這些都是高雄工業的基礎,「氫能源」成為發展主流的時候,是高雄可以引領台灣的轉型為使命重要時刻。未來希望可以在高雄推動潔淨能源產業園區,讓高雄為台灣建立一個能源護國神山。



新竹市議員李妍慧表示,氫能在世界各國的戰略藍圖上佔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像日本、美國、韓國對氫能這塊都非常重視,希望公務部門能更積極推動氫能產業未來的發展,對於未來2050清零碳排的目標有實質的貢獻。高雄是第一個最積極在發展跟想要試辦氫能的城市,參考高雄的經驗,我想氫能未來在台灣的發展是大有可為,我也樂觀其成。

台北市議員阮昭雄提到,2050零碳台北,已經成為台北施政重點。台北市身為首善之都,但卻是六都最晚啟動電動公車計畫,近年才開始交車使用,顯然之前還不夠積極。台北雖然不具備生產氫能的條件,卻可以成為推動政策規範、國際連結的窗口。

學界率先發言的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理事長曾重仁說明,之前齊柏林飛船的意外讓大家對氫的安全性有誤解。但氫的密度低,一旦在室外洩露容易擴散,不容易達到可以燃燒的濃度;且燃燒方向向上,不會像油如果燃燒會留在駕駛左右,造成危險。無論是高壓氫、儲氫罐還是氫能車,上市之前都有各種不同安全試驗。家用瓦斯丙烷在美國消防協會分類跟氫是一樣的,如果我們能接受使用瓦斯,其實氫一樣可以在家使用,只要照規定使用都非常安全。

氫能運具的部分,聯華氣體沈欣儒副總經理表示,以其技術目前已與合作夥伴在全世界設置兩百多座加氫站,技術上及氫氣品質上完全沒有問題。然而台灣加氫站法規仍未明,導致他們只能在自己廠區進行試辦。和泰汽車陳彥佑經理則提出,為加速淨零碳排,政府不應該只推BEV,尤其藍氫已經很接近零碳排,如果能夠把PHEV、FCEV都納入補助、推廣範圍,能幫助台灣更快達成淨零目標。


身為國家政策主要氫能供應商的中油公司企研處副處長李肇晃分析,以等量能源而言,天然氣碳排7公斤,灰氫是10公斤,但燒煤炭是12公斤,巴士、鋼鐵、船運碳排都比使用灰氫高,如果透過藍氫技術,碳排可以低達到3公斤,因此綠電不足的狀況下,透過灰氫或藍氫的使用還是有減碳效果,最重要還是法令的完善,才能依循建制氫能使用的環境。

碧氫科技雷敏宏董事長說明,因太陽能與風能有間隔性,以氫能儲能絕對是發展再生能源必要的配套;而甲醇製氫則是能源消耗最低的方式。森崴能源氫能源事業處技術總監楊政晁建議能源管理法納入氫能、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關於氫能的定義應做修正,碳捕捉與由廢棄物回收的氫氣也應納入。電業法也應針對燃料電池分散式發電訂出相關規定,以及韓國、歐盟在過渡期間使用天然氣製氫做減碳工具,國內也應將此納入。

鐙鋒綠能營運總監莊皓鈞表示甲醇可攜性可讓氫能充電車進入災區救災,並建議將氫能納入碳費計算,將成為最便宜的發電方式,也是因應歐洲邊境碳稅的方式,有利與國際接軌。鼎佳能源閻明宇董事長提醒,工業餘氫也是綠氫,但目前沒有認定機制,所以業者也不會去回收。台灣半導體產業,大量使用氫氣,其中99%都沒有被消耗,如果建立機制,一年排放量估計有二、三十億台幣產值。

錫力科技廠長傅志強建議用電大戶條款應納入氫燃料電池,並在土地法規放寬製氫場地的土地限制。此外銀行針對氫能產業應有優惠融資,才能協助業者發展。台灣綠氫股份有限公司林水永執行長補充,半導體產業的廢棄砂其實處理後會產氫,因此也是綠氫,但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並沒有定義。雖有拿到綠電憑證,希望可以透過交易平台電證分離販售。

國立成功大學前瞻綠色產業科技研究暨驗證中心黃冠仁博士分享,氫能有安靜、製水、充電等優點,在戰爭或災難中能發揮巨大作用。產業發展非常需要政府制定法規以及補助金額有吸引力的示範運轉計畫。以國內的業者能力不會害怕跟國外競爭。中山大學郭振坤教授建議政府短期目標,可以建立北中南氫能區域中心,北部可以負責政策規範、法規驗證,與國際聯結,中部可以建立氫氣、氨氣接收站,南部設置示範運轉區。高力熱處理工業總經理吳誌雄分享美國、韓國補助發展,引進技術經驗,建議台灣在離島設置示範站,降低離島用電成本。此外,台灣應該早日修法,將氫能發電取代旅館中的柴油發電機。

萊茵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公共事務經理許韋婷介紹德國離岸風力製氫技術,希望政府可以有具體政策方向,吸引外國投資。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執行長表示,目前政策方向指推廣綠氫與他國進程不同,建議只要有減碳效益的發電方式,政府就應該給予補助。

台灣德國萊因技術監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高鴻鈞建議,可以先透過加氣站法規納入加氫站,再慢慢研討訂立氫能專法。此外,綠氫、藍氫、灰氫已經有國際認證。加氫站有許多ISO認證標準也都可以提供。亞氫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蕭逢祥最後補充,台灣的電網不穩定性是最急迫的事項,燃料電池其實有功能性價值,還可以搭配再生能源,產生綠電,台電在建立被轉電力應該考慮進去。

趙天麟委員最後總結,台灣的產學研界其實都準備好了,希望此次公聽會留下紀錄,督促政府在具體項目,如法規修訂跟預算方面,讓台灣能迎頭趕上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