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期】建築即生活 趙建銘建築師事務所凌駕空間



【記者/高培德報導】「我們關注的遠超於只是建造一個空間」走進趙建銘建築師事務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段話,正如平常他與12位工作夥伴共事,堅持扮演「協調者」角色而非「老闆」身分,他認為,建築師的責任就是清楚告知想法與理念,與客戶和部屬保持良好溝通。

回鄉創辦事務所 聚焦人與環境
1993年取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碩士後,趙建銘留在台北長谷建設擔任設計部經理,當時雖正值房地產不景氣,但這段工作經驗幫助他養成人員與工地管理技能,獲益良多,1996年回到故鄉高雄前鎮創辦事務所,從業至今,關注焦點始終圍繞在人與生活環境,「任何事若與生活失去連結,就少了一些厚度與溫度」,他舉例說明,之前在駁二藝術特區舉辦戶外音樂會,跳脫演奏會本身內涵,讓空間貼近你我生活,相信來看表演的朋友會有不同感受,「做什麼事不重要,重點要做對這件事」。

海科大首開特展 呈現開業19年成果
最近趙建銘應邀到國立高雄海洋科大藝文中心舉辦「空氣感的建築」特展,海科大代理校長呂學信、知名建築師盧友義、高雄大學副教授曾梓峰、市議員黃柏霖等人出席開幕茶會,趙建銘帶領侯秉均、洪嘉聲、顏鼎承、邱莞芸、高嘉鴻、邢毓官、陳志雄、許初仰、許家榮、崔建華、孫嘉霙、彭湘君等12名工作夥伴,共同獻上開業十年來豐碩成果,趙建銘說,「建築即生活」,藉由此次展覽,逐一歸納整理,呈現在大家眼前。



空氣感建築 穿透呼吸光影流動
趙建銘表示,「空氣感的建築」營造的自然美感,與事務所堅持不變的創新價值不謀而合,「永續」是不斷探討建築與環境的關聯性,透過通風、採光,將建築視為地景藝術,讓它成為一處具穿透性、可流動的場域,可呼吸的建築、流動光影、透明性是展覽的四個關鍵字,也是事務所想傳達的建築概念。

獲獎無數 設計建案備受肯定
從1999年以「藝術之都:雷諾瓦」獲得空間雜誌大高雄建築園冶獎,趙建銘陸續榮獲文建會公共藝術年鑑入選(高雄市藝術大道一、二期)、全國閒置空間再利用計劃案首獎(駁二藝術特區)、營建署城鄉風貌全國優良設計規劃獎(高市文化中心市民藝術大道第二期)、第二屆優良室內裝修從業者:規劃設計創意貢獻獎與第一屆全國景觀風貌改造大獎:地方文化特色空間類佳作獎-(高雄願景館)、97年度全國優良人本道路選拔大獎(高雄市博愛世運大道工程)等40多個獎項,最近一次是103年拿到第十一屆高屏地區傑出文創經理人獎,設計建案備受讚賞與肯定。

左營分局聯合大樓 倒L型建築自然通風
左營分局聯合辦公大樓和旗津生命紀念館是趙建銘首推的兩項指標性建案,左營分局聯合辦公大樓費時三年籌畫與兩年施工,11月8日並舉行落成啟用典禮,市長陳菊、警察局長陳家欽等人剪綵誌慶,現場冠蓋雲集。趙建銘表示,鑒於警察同仁全天候待命,分局長時間處在高強度使用狀態,透過流體試驗分析,並在天花板加裝導風板,讓整棟「倒L型」建築有如行光合作用般「呼吸」,就像活的房子。趙建銘說,南部6月至9月天候炎熱,有信心不需啟動空調系統,也能保持自然通風,節能省電效果達67%以上,創造都市與社區新「警點」。



旗津生命紀念館 有溫度的追思空間
跳脫公有靈骨塔門窗緊閉,給人陰森可怖的刻板印象,旗津生命紀念館採用多孔隙滲透空間與當地傳統聚落「磚窗」設計,營造結合無敵海景與地域性建築的追思空間,宛如一棟浮在水面上的輕巧建物。

追求技術創新 參賽自我提升

「技術創新發展」趙建銘說,未來不傾向從事同類型建築的大量複製,希望透過不斷檢視調整,理出可以解決問題的每一種可能,同時也計畫遠赴國外參與建築設計類競賽,讓觸角範圍延伸的更寬廣。

攝影│高培德 部分照片提供│趙建銘建築師事務所 美術設計│陳世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