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期】極致工藝 台灣手作精品

【記者/薛琬臻報導】位於高雄鳥松區的采青窯,已邁入第20個年頭,遵循傳統陶藝手作工序,完成一件件兼具美學意涵與實用價值的作品,也成為高雄市長陳菊最愛送給來訪外賓的伴手禮之一,讓采青窯的陶器與高雄一同揚名國際。

門外漢入行 走進陶藝世界
采青窯董事長林義隆,早期從事樂器買賣,在60年代是非常興盛的行業,由於當時興起一股學鋼琴的風潮,讓許多家長都培養自己的孩子學琴。尤其是60-70年,更是學鋼琴的高峰時期,讓林義隆搭上這股熱潮。但隨著時代的改變,學琴已經不再是唯一的選項,林義隆說:「家長的水準愈來愈高,轉而讓小孩學英文、電腦,學琴的人相對減少很多。」
林義隆從鋼琴事業轉入到幼教出版的領域,從事幼兒教育的研發及開發,並在因緣際會之下,與陶藝有了第一次的接觸,進而從門外漢走進陶的世界。



研發與創新 堅持台灣製造
民國83年成立的采青窯,從傳統的拉坏開始做起,後來發現釉色沒有那麼豐富、亮麗,林義隆於是結合一群愛陶人士,投入釉色的研發。林義隆說:「研發出礦石釉,要高溫才能燒出美的顏色。」將天然礦石粉末調配成百種釉色,經攝氏1250度精密微電腦溫控,製造出天然無毒、色澤亮麗,質地溫潤的精緻藝器。林義隆說:「把瓷土和陶土結合,台灣愈來愈少使用礦石釉,因為不好燒,失敗率也高,但是采青窯堅持這麼做,就是要做出最好的東西給消費者使用。」
除此之外,采青窯更是獨創「多層精煉陶土」技術,藉由多層精煉獨家技術將遠紅外線礦石原料萃煉出高放射率之遠紅外線活力陶石,將陶器更進一步的與健康樂活緊密結合。
林義隆對於采青窯製造出的產品,很有信心,像是公共藝術、景觀設計,還是日常生活的餐具、茶具,都能使用很久,不易損壞,也讓許多消費者愛不釋手。林義隆說:「我們不打廣告,靠的就是口碑宣傳。」采青窯在窯燒技術上不斷的研發、創新,從陶土原料的選擇、上釉到成品,完全在台灣手工生產製造,也因為優異的品質,建立起優良的品牌形象。



推廣陶藝 結合生活與藝術
秉持著對藝術文化的執著,林義隆以「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作為經營的理念。林義隆表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工製作的陶製器具,不僅讓自己的生活品質提升,也可以讓來訪的賓客,有備受尊寵的感受。采青窯的產品,更是受到高雄市長陳菊的青睞,成為外賓來訪時,代表高雄手工傳統的伴手禮。2011年多項產品榮獲窯業創新模型設計大賽優勝;2012年更以「湛藍港都」獲得高雄精品獎與城市認證,采青窯的陶器品質與美學成就,廣受各界肯定,這也是林義隆期許將采青窯的手作產品,打造成為精品的原因。



由於采青窯的各項設備完善,在政府大力推廣戶外教學之際,辦理陶藝教學活動,體驗陶藝之美。透過參觀、解說陶藝知識以及體驗製陶流程,就是為了培養公民的美學素養。林義隆表示,有了欣賞陶藝的概念,不再只是走馬看花,懂得觀賞,就不會覺得陶藝品是無趣的東西。

與國際交流 打造文化園區
同樣也身為高雄窯業聯盟理事長的林義隆,更是積極把台灣陶藝推廣到全世界。采青窯代表台灣到對岸參加兩岸文化交流,林義隆說:「把台灣的東西介紹給大陸,就有機會在大陸銷售,尤其大陸對我們的東西很有信心。」窯業聯盟連續兩年舉辦國際陶藝展,就是要讓國內外的陶藝家齊聚一堂,互相交流切磋。
除了窯業的推展,林義隆也積極向市府爭取閒置空間,讓窯業工作者,甚至是集結其他手工藝業者,有個推銷台灣在地手工藝的平台。林義隆說:「有通路,才能讓這些手工藝業者維持生計,並且創作出更多的作品。」



對於林義隆來說,建造一個充滿鄉土、藝文與人文關懷的「采青文化園區」,是他畢生最大的夢想。采青窯是一座文化產業的工廠,已經被高雄市政府列為觀光景點之一。今年邁入第20個年頭的采青窯,讓門外漢林義隆蛻變成陶藝專家,對於陶的情感,他說:「能做出好的東西給消費者使用,並且能開心的使用,那是金錢也買不到的感受。」



攝影│陳世勳 美術設計│盧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