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證交所等3單位領先南台灣合辦高峰論壇 聚焦國際碳關稅挑戰及氣候變遷因應法
台灣證券交易所攜手臺灣碳權交易所、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8月30日領先南台灣合辦「國際碳關稅的挑戰與氣候變遷因應法下的碳權課題」高峰論壇,邀集經濟部、高市府代表、碳權領域權威專家對話國際碳關稅、碳費、公正轉型等議題,為減碳衍生國際經貿新格局、衝擊台灣程度、碳焦慮等情況尋求因應對策。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碳權交易所執行交易前須先育才及諮詢,須從產官學界同步進行碳治理,落實淨零永續。
高市府秘書長郭添貴舉例市議會審議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強調宣示投入減碳決心,帶動產業轉型,創造減碳產業商機與就業機會。
市府也與中山大學等在地大專院校成立淨零學院,培育接軌國際人才。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重申跨域合作交流重要,學校新成立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建構消除碳焦慮協力平台,匯集相關領域專家論述及研發技術能量。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受邀擔任講者,李君禮說,因應國際碳關稅衝擊,替代能源有助減量電力碳排係數,協助企業降低碳關稅等,李堅明舉例以巴黎協定第六條,強調碳權交易降低邊際碳排成本,進一步分析台灣企業能源轉型成本,碳定價扮演帶動產業淨零轉型關鍵力量。
論壇另邀請高市環保局局長張瑞琿、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郭瑞坤、海洋環境及工程系助理教授王右仁、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組長佘健源、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施克和、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等人對談國際碳關稅、碳權交易、淨零轉型等議題。
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蔡宏政分析企業跳脫傳統經營模式,內化排碳外部成本,符合環境正義同時,仍需轉嫁成本至弱勢族群,淨零碳排速度及規模須同步擴充,系統化重新建構工業資本主義,帶動淨零跨出關鍵步伐。圖/中山大學提供、文/高培德
#鮮週報 #中山大學 #國際碳關稅的挑戰與氣候變遷因應法下的碳權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