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飛碟新聞報導資料記錄庫查詢

新聞資料來源與技術備份
連結懷舊台灣飛碟網站 →
#台灣飛碟報導歷史資料庫紀錄備份
update: 2024/6/7
更新日期: 2024/6/7
origin: 2011/04/17

真版亞當語 科學家:非洲方言是所有人類的母語

聖經當中巴別塔的故事告訴我們,曾有一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不過人類卻因此感到驕傲,自覺無所不能,便想興建「巴別塔」通到天際,上帝為了懲罰人類,便決定變亂人們的口音和語言,使他們分散各地。這個聖經故事與近日刊登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有那麼一點共通之處:人類一開始的確都說著同一種語言。 #p1 在巴別塔的故事中,那共同的語言被稱為「亞當語」,在真實的世界中是否真有「亞當語」?來自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阿特金森(Quentin Atkinson)在研究了超過500個語言之後,得出這個結論:所有語言都來自一個石器時代的非洲方言,而人類的語言大約是從10萬年前開始發展。 #p2 阿特金森的研究與「人類源於非洲」理論不謀而合:第一個現代人類於20萬至15萬年前在非洲出現,而從7萬年至5萬年前開始向外擴展。雖然大多數的科學家贊同這項理論,不過語言的起源還是個謎團。 有些學者認為,語言是在人類擴展到世界各處後開始獨立發展,也有人認為人類只有一個「母語」,而阿特金森的這項研究間接加強了第二個理論的可信度。 在研究中,阿特金森詳加研究了多達504個語言,細數這些語言的「音素」(phonemes),並製成一份「語言地圖」。音素是可以分辨不同詞彙的最小語言單位,如rip與lip的不同可用一個音素做區隔,一個是r,一個是l。 阿特金森指出,每個語言的音素數量迥異,英文有46個音素,不過像是在南非的土著語言卻可高達200個。他發現,越接近非洲薩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音素越多。阿特金森認為,這份「語言地圖」可以顯示早期人類是如何在7萬年前由非洲開始擴展。 #p3 阿特金森指出,在人口數量較多的地方,語言呈現穩定的狀態,因為有較多人口使用這個語言,因此下一代的人還能傳承上一代的語言,不過離開非洲建立新家園的人就不同,因為人口數量沒那麼多,語言的改變也很迅速,原有語言中的音素也會漸漸消失。因此離非洲越遠,音素越少。 #p4 原文網址: 真版亞當語 科學家:非洲方言是所有人類的母語 | 新奇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4/16/11622-2705269.htm#ixzz1Jjt5h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