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飛碟新聞報導資料記錄庫查詢

新聞資料來源與技術備份
連結懷舊台灣飛碟網站 →
#台灣飛碟報導歷史資料庫紀錄備份
update: 2024/5/14
更新日期: 2024/5/14
origin: 2010/07/04

大陸百慕達三角洲:南澳島域 雖處海上絲綢之路樞紐 唯海路凶險 沉船逾200艘

隨著明代沉船「南澳I號」文物陸續出水,其發現地南澳島域愈來愈受矚目。有考古人員透露,從珠江口至海南島的南中國海沿岸,已發現約2000艘古沉船,而僅130多平方公里的南澳島域,沉船更多達200多艘,這片神祕海域就如同大陸的「百慕達」三角洲(Bermuda)。  南澳島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東部,南海和東海的交界處,地處從大陸東南沿海一路南下的「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歷朝歷代海盜、走私貿易猖獗,然因海路凶險,導致南澳島周邊海域沉船甚多。  近期,出水珍貴青花瓷器、大量銅錢及銅板,甚至疑有火炮設計的「南澳I號」,就被考古專家認為,很可能是一艘武裝走私船。  海上絲綢之路中轉站  《南方都市報》報導,從發現「南澳I號」的「三點金」(南澳島烏嶼與半潮礁之間海域的俗稱)海面北望,南澳島77公里長的海岸線曲折蜿蜒,彎曲係數高達0.714。  在這片「三點金」海域布滿暗礁,海水稍漲便無法看見。南澳縣博物館館長黃迎濤透露,在2007年5月底「南澳I號」被發現之前,另一艘輪船便因觸礁而沉沒。  南澳島擁有天然良港,周邊海路四通八達,近年考古發現顯示,至少在唐宋時期,南澳島就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不過,它遲遲沒有屬於自己的名字,直至蒙古鐵騎橫掃中原、南宋王朝倉皇南逃,南澳之名才依稀可辨。  事實上,南宋恭宗德祐2年(1276年)臨安失陷後,益王在逃亡途中重新被大臣擁立為帝,是年11月,帝舟離福州,南航入潮(汕),即駐紮在南澳島前村。當時,為解決數10萬南宋兵馬的飲水問題,宋王室在南澳沙灘上鑿了3口井,分別取名「龍井」、「虎井」和「馬井」。  如今,「龍井」、「虎井」已無跡可尋,唯有「馬井」仍清水盈底,常年甘澈。今年60歲的海島居民林仕堅記得,「文革」後期,一次颱風過後,「虎井」突然現出海面,一時島人驚喜無比,奔相走告。當時還是個孩子的他則赤腳走了10多公里,趕到海邊圍觀,此後,「虎井」又一夜間盡淹於海濤,再未現身。  海盜雲集 貿易昌盛  地處閩粵交界處的南澳島,良港眾多,雖然朝廷海禁政策嚴厲,但卻儼然成為海盜雲集、貿易昌盛的化外之地。  鳳凰網指出,在許多記載裡,這個小島都是「海賊」的同義詞,特別是在明代後期,此地海盜活動的頻繁程度與規模,均堪稱「中國之最」。  明朝初年,為防範盤踞海島的方國珍、張士誠殘部與海盜倭寇侵擾,明太祖朱元璋頒布律令,加強海防並取消海外貿易,要求「片板不准下海,點貨不准貢蕃」。後來,明代統治者更在東南沿海築城池,建哨所、砲墩、衛所,將數千里海岸納入嚴密管轄。而此時,歐洲地理大發現正蓬勃興起。  由於海上貿易利潤豐厚,閩粵沿海民眾也趨之若鶩。廣東省社科院歷史所所長李慶新說,即使是朝廷允許的朝貢貿易,貢使也能從中賺到巨額差價,如100斤胡椒在蘇門答臘值銀1兩,運到明朝便給價20兩;日本刀在本國價值800至1000文,明朝則給價5000文。「更不用說朝貢貿易之外的民間走私貿易,獲利更豐。」於是,百姓也顧不得官令,紛紛駕船出海行商。  不過,當時走私貿易者,主要還是勢力強大的海上走私武裝集團,海盜集團往往擁眾過千,猖狂流竄於閩、粵、浙一帶,南澳因此被官方形容為「盜賊淵藪」。  這裡甚至有以海盜名命名的村莊──吳平寨。明嘉隆年間(1521年-1572年)是海盜的全盛時期,吳平則是這一期間活躍在南澳島的眾多海盜首領之一,後被戚繼光一舉剿滅。  如今,位於南澳縣深澳鎮東北角的吳平寨一帶還被島上人稱為「賊坳」,至今仍有30餘戶吳姓人家居住在此。  尋寶人蜂湧金銀島  有海盜就有寶藏,島上關於寶藏的記載和傳說,自古吸引尋寶之人蜂湧而至。位於吳平寨旁的「金銀島」就被盛傳為藏寶之地,「漲潮淹不著,退潮淹3尺,傳的就是吳平在被戚繼光剿滅前,藏了18桶金、18桶銀在金銀島某個地點,這是暗語,普通人哪裡找得著。」島民小吳說。「金銀島」上有吳平妹妹的塑像,她左手拿劍,右手拿元寶,是這個島上的「護寶女神」,相傳她正是不肯離開大批財寶,才死在於此地。  南澳島和鄭氏父子也有不解之緣。1641年至1644年,鄭芝龍在南澳做了3年1個月的副總兵,之後降清,鄭成功繼承了他的海上事業。同時,父子二人走向決裂。  1647年,鄭成功在南澳招兵,舉事反清。據說,鄭成功曾在深澳的總兵府門前一棵樹齡400多年的古榕樹下招兵,這棵樹後得名「招兵樹」。  歷經海盜與官府在南澳島的百年角力,如今,南澳島留存的數百處歷史遺跡,尤以海盜與官府海防遺跡為多。南澳縣博物館館長黃迎濤歸納,南澳就兩種味道,一是鹹味,一是硝煙味。